本報特約房屋貸款

新聞來源https://tw.ne房屋貸款ws.yahoo.com/本報特約-產業追蹤-以創新驅動-中國製造-轉型升級-083000083.html

製造業是實現中國夢的堅實基礎。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大陸已建立起門類全、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有力地支撐著大陸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升。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大陸製造業仍然存在著創新能力不足、產業結構水準低、資源消耗大、品質效益低等差距。當前,大陸製造業面臨著由資訊技術和移動互聯技術飛速發展帶來的產業變革壓力,面臨著大陸經濟進入新常態而帶來產業轉型升級壓力,面臨著發達國家再工業化帶來的產業競爭壓力。面對這樣的形勢,黨中央國務院醞釀出臺了《中國製造2025》,為大陸的製造業發展作出了頂層設計。《中國製造2025》提出,立足國情,立足現實,力爭通過“三步走”實現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 實現這一過程的關鍵是創新驅動。創新驅動戰略關係著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大陸經濟發展要突破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在於創新。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實施“中國製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慧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中國製造2025》中,也把“提高國家製造業創新能力”作為首要戰略任務和重點。 可以說,創新驅動已成為共識,但是在眾多的關於創新問題的探討中,大部分集中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對管理方面創新的探討大部分集中於品質管制與監管,而對製造業企業在競爭戰略、市場戰略方面的探討較少,重視程度不足。在傳統製造業向智慧製造的轉變過程中,傳統的競爭和市場戰略思維同樣需要與時俱進,適應新的經濟邏輯。 轉型後的製造業生產過程,具備傳統產品生產和資訊產品生產的雙重特徵。當前,製造業的轉型表現為資訊技術與傳統製造手段的深度融合,利用射頻識別、移動互聯、資料採擷、人工智慧等技術,用工業互聯網將製造業各環節連接在一起,實現全價值鏈的端到端系統。 《中國製造2025》中指出,加快推動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技術融合發展,把智慧製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促進工業互聯網、雲計算、大資料在企業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銷售服務等全流程和全產業鏈的綜合集成應用。促進集團管控、設計與製造、產供銷一體、業務和財務銜接等關鍵環節集成。可以看到,智慧製造過程包含了實物產品的生產和疊加於這一實物產品的資訊產品的生產。其中,資訊產品包括這一產品的需求資料、產品設計資料、製造流程資料、經濟價值資料等。在傳統製造業中,這些資料是稀疏的、孤立的、靜止的,價值極為有限。而智慧製造過程中,這些資訊和資料是密集的、互聯的、動態的,能產生正的外部性。 智慧產品具備傳統產品和資訊產品的雙重特徵。先進製造業的第二個特點體現在其最終產品上,產品的智慧化是先進製造業的突出特徵。《中國製造2025》中指出,加快發展智慧製造裝備和產品。統籌佈局和推動智慧交通工具、智慧工程機械、服務機器人、智慧家電、智慧照明電器、可穿戴設備等產品研發和產業化。智慧產品表現為對環境資料的抓取、與資料中心的互聯和與其他智慧產品、使用者之間的互聯。這體現出智慧產品具有實物產品和資訊產品的雙重屬性,而智慧產品的價值也是實物價值與資訊價值的疊加。實物價值體現在產品的物理功能上,而資訊價值體現在其資料抓取、互聯,以及利用資訊優化其物理功能上。 網路經濟的特點使先進製造業需要管理思維的創新。智慧製造業的生產過程和最終產品,疊加了資訊產品的特徵,具有雙重屬性和雙重價值。網路經濟條件下的產品,在成本結構、生產方式、市場策略、標準產生過程等方面均與一般產品有所不同。 可以說,傳統製造業向智慧製造的轉型,也是生產實物的傳統企業向同時生產實物與資訊產品的網路型企業的轉型過程。未來的製造業企業,需要充分認識智慧製造過程與智慧產品的雙重信用貸款屬性與雙重價值,以及由此帶來的與傳統經濟不同的網路經濟特性。而傳統的工業企業管理學,是針對生產傳統實物產品而產生的,其市場戰略、競爭戰略均需要在這個轉型過程中不斷創新和發展。 新的市場環境特點需要管理思維的創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在製造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傳統製造企業將越來越直接面對市場和消費者,其生產過程也與市場和消費者結合得越來越緊密。未來的製造業企業,面對的是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互聯網原住民”消費者,面對的是更高水準競爭。高度個性化的生產,向傳統的製造業企業管理思維提出了挑戰。 在邁向“中國製造2025”的宏偉目標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的技術創新,也需要管理思維的創新。首先要在觀念上重視管理創新,充分意識到發達的製造業不僅在於技術的領先,也在於商業思維、管理模式、市場藝術方面的領先。而這些方面的領先,不僅能進一步強化大陸製造業的硬實力,更能隨著大陸製造業的發展,增強大陸的文化軟實力。 其次要營造充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正如《中國製造2025》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充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是打造強大企業的根本方法,也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才能產生創新的管理思維。再次,政府需要適度引導社會對創新失敗的容忍度。大陸發展到今天,進一步深化改革沒有先例可循,製造業發展同樣如此。只有社會能夠對創新有所包容,才會培育不斷創新的文化土壤,作為文化一部分的管理思維,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大陸國研網專供,作者:吳立凡) 【中央網路報】



內容來自YAHOO新聞


284C814C53F63F88
arrow
arrow

    m20sg4amk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